找到相关内容377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眼看人生:第一篇 长寿

    杀害动物,虐待动物等。  夭折的缘--时常动怒,暴饮暴食,过度疲倦结交恶友等。  五、’仁者寿’的铁证  (一)小沙弥救蚁延年  《譬喻》上记载:从前有五个人在离城不远的森林里修行,其中一位老师父证...了师父的这番话,对于’善有善报’的原理更加相信,当然心中也很欢喜。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,从不懈怠,后来也证得了六神通的圣果。(摘自《譬喻》第七卷)。  (二)刘璟放生长命  刘璟是明朝人,他的父亲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2139382.html
  • 佛陀说法因缘

    阿含》开示远离人我是非之道,说:不毁谤于人,亦不观是非,但自观身行,谛观正不正。   六、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,对治之道无他,唯“精进”是最好的针砭良药。佛陀在《杂譬喻》中举出“精进报至”的故事说:...,不如饭一三世诸佛。   十六、端正姝好,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。所谓“端正”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,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、庄严、安详、自在。《法句譬喻》说:所谓端正,非色如华,贪忌虚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343789.html
  • 空与情(三、四、五) -- 民间佛教的来龙去脉

    有漏皆苦”,“漏”是指烦恼,即这有烦恼的世界是有苦,此为现象的描述,而非前两法印之为根源的分析。法句譬喻第三云:“天下之苦,无过于有身,身为苦器,忧畏无量。”因有身即有意思想为欲求,断之才解脱。  ...痛苦;若以流动之原义看我,那就是无我,明白此理,才得解脱痛苦。  第三法印为“有漏皆苦”,“漏”是指烦恼,即这有烦恼的世界是有苦,此为现象的描述,而非前两法印之为根源的分析。法句譬喻第三云:“天下之苦...

    梁燕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059961.html
  • 梵语与西域胡语文献中的佛教神话研究

    ,讨论佛经故事中的神话因素,如果不能将Mahàvastu-avadàna(《大事譬喻》)、Avadàna-÷ataka(《譬喻百颂诗集》)、Divyàvadàna(《天神譬喻》)、Jàtaka -...提供了参照。台湾学者在佛教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成绩突出,比如,丁敏的《佛教譬喻文学研究》、梁丽玲的《〈杂宝藏〉及其故事研究》和《〈贤愚〉研究》等,近年的一些硕博士学位论文也开始讨论一些佛教神灵形象。...

    王邦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1064367.html
  • 佛陀教育方法与理想

    宰官身得度者,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……”不同对象,不同说教。比如佛陀教育比丘周利盘陀伽即是明显之一例。据《增一阿含》卷八、《法句譬喻》卷二、《十诵律》卷十一等记载,周利盘陀伽(Cu^d!...就眼前的事物来显示深奥的“圆极之理”,或陈说谆谆的敦诲,便于程度浅显的听众亦可会心领悟微妙的真理。所以譬喻在佛教的传播上,作用最大,数量也最多,遍布于、律、论三藏中。比如佛陀说到世间一切有为法时,在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2464636.html
  • 佛教的政治观──谨以此文纪念幻公

    将(导),顺正不阿枉,矜导示礼仪,如是为法王。多愍善恕己,仁爱利养人,既利以平均,如是众附亲(法句譬喻同)。”主政者要公正清,处处以身作则,为人民谋福利,自然受到全国百姓的拥戴。   其次,佛陀在法句譬喻说:“夫为国王当行五事,何谓为五事?一者领理万民,无有枉滥。二者养育将士,随时禀与。三者念修本业,福德无绝。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,无受谗言以伤正直。五者节欲贪乐,心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068981.html
  • 佛教文学的定义及其分类

    世界,较具文学性。   在巴利原典中,律藏的《大品》及经藏中的《大般涅槃》以描述佛传为主题;《本生》、《譬喻》等乃叙述释迦及佛弟子的行谊与前世传说。此外,属于三藏注书的《法句经注》、《长老偈、...含有素朴辩证法思想的诗句在巴利语本中却不见。《法句》在巴利语文献中有详细的注释,里面说了许多故事。汉译的《法句譬喻》和《出曜经》也是包含了散文注释的本子。由于派别不同,《法句》在我国佛教徒中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5781395.html
  • 孙悟空是“进口货”?探秘孙悟空的形象的来源

    有着某种相似。在《六度集经》卷六《猕猴王本生》和《杂宝藏》卷二《善恶狝猴缘》中,五百狝猴王和善狝猴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。在六朝梁·僧旻等编辑《经律异相》中除了介绍狝猴持蜜奉佛故事外,还介绍了《杂譬喻》、《法句》、《阿育王经》等中狝猴求法修成正果的故事,在《杂譬喻》狝猴等四兽与梵志结缘故事中,狝猴是舍利弗的化身。在弼马温《白宝抄》的《千手观音法杂集》载:   经云:毕婆伽罗王文是山神部也。...

    中华读书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14386410.html
  • 《大方便佛报恩》翻译时代考

    佛经第九,3,76b)“佛重为说四谛八解之要,寻时即得阿罗汉道。”(西晋法炬共法立译《法句譬喻》卷2,明哲品第十四,4,587c)“离垢目长者子五千营从,皆发无上正真道意,寻时逮得,不起法忍。”(西晋...  撰集百缘经   5   18   生经   5   19   西   晋   普曜经   6   35   法句譬喻   6   28   东晋   佛说长阿含   18   142   北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441366.html
  •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

    成为编印《大藏经》的准绳。   通过专家学者研究与比较,《大藏经》中许多印度原始佛教经典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。据孙昌武教授考证,佛典中文学性较强的有四大部分,即“佛传文学”、“赞佛文学”、“譬喻譬喻...作品,譬如《须大拿太子本生》、《修凡鹿王本生》与《国王断案本生》,后者出自《贤愚》卷一一《檀腻革奇》,元代戏曲家李行道(李潜夫)即据此故事编创出颇具影响的杂剧《包待制智勘灰阑记》。   “譬喻与...

    李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4.html